当前位置:日记网>节日日记>春节日记> 春节习俗日记

春节习俗日记

时间:2022-05-15 04:32:49 春节日记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春节习俗日记13篇

  一天将要结束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获的,这时候,最关键的日记怎么能落下。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习俗日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春节习俗日记13篇

春节习俗日记1

  春节,我们一家去游览闻名的金华双龙洞。

  过了金华高速出口,开车大约10多里就到了双龙洞景区。沿着石阶而上,在右边,我看到了一排碑林。碑墙上雕刻着一些人物图案和文字。这些人物是李白、苏轼、叶圣陶等,他们在双龙洞留下了足迹。我想,这么多人来过双龙洞,它一定很美吧!

  过了碑林,来到叶圣陶广场。最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大块竖立的石壁,上面雕刻着一列列文字,那是叶圣陶所写的文章《记金华的双龙洞》。“4月14日,我到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读着这篇文章,眼前仿佛出现了洞内的景象,那里有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还有些石钟乳和石笋。我真想马上进去看看。

  循着喧闹声,我们来到双龙洞洞口。洞口的岩壁上刻着漆黄的三个大字——双龙洞,非常引人注目。洞口已经站满了人,像一条长长的龙,正在排队等待着卧船入洞。怎么是卧船入洞呢?因为洞口又矮又低,人们弯腰也进不了。而且洞口下面是一滩泉水。轮到我了,我满怀着新奇与兴奋的心情跳上了船,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我一动不动地仰卧在小船里,让自己的整个身体紧贴着船底。工作人员启动按钮,船一端好像被拉着进了洞。躺在船上,我既好奇又小心地伸手去触摸洞底,光光的,就像摸着光滑的玻璃。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洞内。洞内的灯光照在岩石上,五颜六色,光怪陆离。有的'像天狗望月,有的像狼羊争斗,还有的像青蛙吃虫。有的像佛手,有的像仙床,还有的像狮子。这些岩石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金华双龙洞真的是名不虚传!

春节习俗日记2

  春节,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到云南过年。一路上我们游览了土林、抚仙湖和元阳哈尼梯田,我觉得风景最壮观的是土林景区。

  在去土林的路上,爸爸一边在狭窄荒凉的山路上开着车,一边抱怨土林应该没啥好玩的,还不如直接到抚仙湖去。

  当我站在土林景区的大门前,我也开始怀疑,因为从大门外看进去,除了几栋孤零零的房子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风景。但当我们走进大门,爬上一个小山坡,跨过狭窄的垭口后,眼前豁然开朗,我惊喜地发现自己仿佛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一座宏伟的城堡矗立在我们面前,在朝霞的映照下闪着金黄色的光辉。远远望去,那里有宽阔的城门,有高大的立柱,有好似埃及金字塔一样的'建筑。我急忙向“城堡”跑去,想看看这一切是否只是我的幻觉。

  当我置身其中,我才发现这些城门、立柱还有“金字塔”都是由泥沙和小石块混合而成的。我好奇地问爸爸:“它们是怎么形成的呢?”爸爸告诉我,这里的地质由铁矿、粘土、砾石等组成,经过千百年的雨水冲刷和风化,没有铁矿层保护的粘土和砾石被冲刷和风化掉了,剩下的部分逐渐形成了成群的柱状地形,因远望如林而得名“土林”。

  景区里的游人很少,我们信步走在迷宫一样的山路上,两边是高耸入云的土柱、山石,有的像小熊,有的像鳄鱼,还有的像癞蛤蟆。我一直走在最前面当开路先锋,因为我想第一个看到这些奇特的风景,然后开心地告诉大家。

  当我们爬上山顶,我再一次被土林的雄壮所震撼。我发现自己真的爱上了旅游,长大后我要靠自己游遍全国的大好河山。

春节习俗日记3

  “二十七,杀公鸡”,今天是二十七,可家里的公鸡我舍不得杀。于是我决定,“二十七,不杀公鸡”,我来切橙子!

  我找来一个又大又圆的橙子,先切下前面的一小点皮,用它把刀给擦一擦,然后就可以开始了。我用刀把橙子切成两半,之后再把其中的.一半继续切成两半,另一半也一样。开头倒是挺顺利,可当我把刀抽出来的时候可就糟了——由于我抽的太快,橙子的汁水喷了我一脸。我找来纸,擦了把脸,恶狠狠地对橙子说:“哼,看我今天不把你给吃光!”说完,狼吞虎咽地吃掉了橙子。

  吃完橙子,我擦擦嘴,上网查阅起二十七的资料来,想知道公鸡原因来。资料上显示:二十七宰公鸡,虽然也是忙活年饭,这里面却隐藏着父系社会的特征。为什么一定是公鸡呢,母鸡难道就不行吗,很少有人思考这个问题,深究起来就会明白,在以男子为主导的父系社会,人们的潜意识里已经认同了男子为大的观点,认为雄的就好就是第一,而过年这么隆重的节日,自然也就要宰一只公鸡了,而且公鸡本身就很漂亮,雄赳赳的显着气派。这天宰好炖熟的公鸡要在除夕的盛宴上登场,而且是整只鸡盘在一个碟子里摆放在桌子中间,盛宴上是不能将其拆解成一碗鸡块,而且天津人还给它取了一个好名头,叫做大吉大利。

  哦,原来杀公鸡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呐!

春节习俗日记4

  春节的热闹不在于节日的欢庆,而在于亲人的团聚。

  团聚时要干什么呢?当然是聊聊天、吃顿饭,而小朋友聚在一起玩耍并不亚于收到长辈送来的饱含着对我们的期望的红包。反正,大家都非常快乐。

  这一段话来源于哪儿呢?它们来源于我的记忆中。在我的记忆里,过年也不错。以前的我觉得过年和以往没什么不同,现在才明白了团聚的`美妙。那种感觉就像冬天里的流浪非常孤独、寒冷地游荡在街上,突然有一丛光火,温暖了你的心。过年时家人们那温馨的相聚就像那火光温暖着每个人的心。

  在我眼里的春节就是这样的,而在爷爷奶奶的眼中,春节又是随着年代而变化的。以前,生活贫困、艰苦,人们天天盼望着新年可以吃点好吃的,穿点新的。现在,他们不再盼望那些了,而是盼着儿女们的归来。

  我来举个例子。我们家楼上的爷爷奶奶平时带着她们的外孙女进进出出,因为叔叔阿姨在外地上班,回来的次数很少。不过大年初一到初四还是一定会来的,因为爷爷的生日正好在大年初四那天。今年的初四那天,由于叔叔阿姨没有兄弟姐妹,所以当天只有他们五人聚在一起,最能体现爷爷奶奶对叔叔阿姨在家的珍惜就体现在分蛋糕上了。爷爷不怕吃甜食,他竟给了女儿女婿每人七分之二的蛋糕,也给了外孙女七分之二,最后把剩下七分之一的蛋糕给了自己和老伴。我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天下的叔叔阿姨们:常回家看看。

  春节是快乐而又热闹的。在热闹的鞭炮声中,又有家人的陪伴,无论谁都很快乐的,包括我们。

春节习俗日记5

  年是什么?年是谷穗沉沉下垂的的形象,是收获的象征,所谓“五谷熟曰年”。年是什么?年是一只怪兽,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只有除夕才爬上岸来。它一上岸,所到之处便是洪水泛滥。后来人们在家门口贴起红纸,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把“年”吓回逃回了海里。于是就有了除夕贴对联,挂彩灯,穿新衣,还要剁饺馅包饺子,晚上还要拢旺火、烧柴禾,---这就是年了。那么古代人是怎样过年的呢?我们先来听听这首“年节歌”——―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写联对,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初一初二磕头儿,初三初四耍球儿, 初五初六跳猴儿,“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到过了元宵,这年才是过完了。

  那么我们追溯古人的.“年步”,先来祭灶——灶王爷可是年节敬奉的神明中最露脸的一尊,祭灶的风俗很早就有了,是先民对火、灶的感激、 崇敬之情的表达。在传说中,黄帝、炎帝、祝融都是灶神。

  后世流行的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长得象个美女。他有一个叫“卿忌”的夫人,有六个都叫“察洽”的女儿,还有好几位兵将。他除职掌灶火之外,还要考察人间的所作所为,上告天帝。人们还用酒糟、饴糖、粘糕等“贿赂”灶神,同时还喃喃祷祝,求他上天讲好话。这个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不过时间是在腊月二十四,祭食也简化成了“灶糖灶饼”,可是你要是留心的话,一定还会听到奶奶、妈妈在叮嘱灶王:上天说好话,不好的可别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爆竹最初是巫术的一种工具,作用是驱辟妖魔鬼怪。最初的爆竹并不是象现在的鞭炮,而是真正的竹子,即焚烧竹子,发出噼叭之声,惊吓鬼怪。屠苏即屠苏酒,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元日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桃符又称“桃版”,是春联的前身。

春节习俗日记6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隆重的节日,也是历时最久的。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王爷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地让人热闹了一个月。

  广州美称花城,以种花为业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更成为广州的一大民俗。每年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景,各大公园都在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扎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人潮涌动,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广州新春风俗,在人际交往中,必备利是。当然,所谓利是,即为红包,亲朋相见,大人要给小孩利是。

  广州市民中,市民阶层十分讲究,要给双封,而内包多少纸币则不拘,但没有利是即为无礼,所以春节期间到广州人家里做客,要多带几个红包为好,免得麻烦。甚至商场门口,也会在金桔树上挂满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

  合肥人过年有两点与全国不同:一是要打香炭;二是鞭炮通宵达旦,节日气氛非常热烈。打香炭即在大年三十扫尘后,家家都要在屋内用醋浇红木炭,刹时,浓烟滚滚,烟雾缭绕,这时闭上大门,以求净化空气,去邪避灾。吃罢年饭后,开始燃放鞭炮,从晚上到次日早上,连续不断,炮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大有千军万马攻城之势。如今,此风虽有所消退,但较全国而言,仍属数一数二。

春节习俗日记7

  “难得啊,起这么早!”爸爸笑着看着迷迷糊糊中的我。

  “还不是给闹,一大清早的这小镇怎么就成闹市了。”我埋怨道。

  “今天是大年初一,恭喜你又长大了一岁”

  经爸爸这么一提醒,我才算醒过来:“原来我已经16了!零七年在零八年的爆竹声中无声地离去,回顾走过的十五年,一切是如此悄然而短暂。”

  吃午饭的时候,爷爷拿出来早就准备好的菜一一放在桌上——麻雀、猪肉、鸡蛋和米饭等等,让我每样都尝一口。我摆出架子来:“我可是环保主义者》”

  爷爷不以为然:“今年你十六,这是你外公给你送的,是习俗,必须得吃。”

  “春节就是这样子,吃的,拿的,只是一种象征,一种传统,而我们感受到的却是长辈的关爱与祝福。”我心里想着,“那我不客气啦!”

  这天的晚饭对我来说十分难得。因为平时父母的工作关系,我总是吃完了饭爸妈才刚回家,因此聚在一起的机会很少,与父母共餐也就成了我的愿望。

  晚饭时,因为桌子小的缘故,奶奶主动坐到了厨房门边,但是全家人都坚持让她一起挤挤,爸爸讲起了他先时候的.事情:“那时候桌子小但人多,一家人总挤着吃饭,菜也远没有现在的丰盛,尽管这样,它依然是全家做快乐的日子……

  我笑了,笑得很满足。平时我总抱怨自己找不到真正的幸福,现在才发现,原来幸福就是一家人聚在一桌,不求有什么成绩,只求每个人都平平安安。

  我感受到了春节的含义,它让人感受真正的幸福,让人放下包袱,停下人生路上匆匆的脚步,打消浮躁,带着一颗虔诚的新,带着祝福的话语,回家看看最亲的人,这便是莫大的幸福。

春节习俗日记8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和许多国家一样,都有自己的节日,我们中国有很多节日:春节,妇女节,劳动节,儿童节等,这些节日中,庆祝得最轰轰烈烈的,习俗最多的,非春节莫属。

  春节的习俗实在历史中沿袭下来的,比如“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的扫尘,扫尘在民间的说法是因为“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另一种习俗是大街小巷都看得见的,没错,就是贴

  春联和窗花。春联也叫春贴、对联、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而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除了这些贴的,还有守岁,拜年,点爆竹,蒸年糕,包饺子等习俗,在小孩子眼中,也许拜年是的'习俗,因为拜年可以得到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离家在外的游子都要不远千里万里赶回家来,全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过年,你们知道饺子的来历吗?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辞官回乡时,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他看见老百姓饥寒交迫,两只耳朵冻伤,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张仲景总结300多年的临床实践,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煎熬羊肉等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形状,煮熟之后连汤带食赠送给穷人。

  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从此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也有一些地方称“扁食”。以后渐渐形成习俗,逢年过节没有饺子吃是万万不行的。1400多年的历史让饺子在老百姓心目中扎下了根。饺子渐渐成为中国饮食的代言词。

  中国的春节习俗,真是令人向往。

春节习俗日记9

  春节是一年中最喜庆、最热闹的节日。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家乡的春节是从腊八开始的,喝了腊八粥,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碌起来。买鸡鸭鱼肉、水果蔬菜各种年货,买春联、福字、年画、剪纸、鞭炮等年俗喜庆用品,街上、商场里人流涌动,熙熙攘攘,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到处都是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除夕那天,一家人早早地起来,妈妈负责做饭,我和爸爸负责贴春联。中午妈妈做了满满一桌子美味,有烧鸡公、炸鸡翅、八宝饭、四喜元子、红烧鲤鱼、糖醋排骨……爸爸也露了一手,做了一道拿手菜——爆炒鲍鱼。窗外不时传来鞭炮声,噼里啪啦,震耳欲聋,红色的.纸屑漫天飞舞,就像一个个红蝴蝶,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除夕之夜要守岁,我们一家人边吃饺子,边看春节晚会。那幽默的小品逗着我们一家人哈哈大笑,新年的钟声响了,夜空里鞭炮齐鸣,烟花绽放,我们不知不觉都长了一岁。

  大年初一,我们去给外公外婆拜年。外公外婆见到我们很开心,爸爸妈妈跟他们聊自己的工作,我也跟他们讲我的学习和去香港旅游的见闻。一大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外公外婆脸上的皱纹在笑声中似乎减少了许多。

  家乡的春节一直要过到正月十五,这一天被称作“小年”。我们一起吃元宵,元宵有芝麻糖馅的、山楂馅的、豆沙馅的……吃元宵寓意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晚上,我们去公园看花灯,猜灯谜,灯光灿烂,人声喧哗,人人都沉浸在节日的喜悦里。

  我爱家乡,我爱家乡的春节。

春节习俗日记10

  过年了,过年了,个个家里都是喜气洋洋,热热闹闹。但是,鞭炮不仅是我们小孩欢迎的,大人也不例外。擦炮,摔炮……种类繁多,好玩极了!

  大年初一一早,“噼里啪啦,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响了起来,甭提有多热闹了!

  对了,要说放鞭炮,还有一段故事传说呢!

  传说,很多很多年前,森林里有种非常凶恶的野兽,叫做“年”。每年夏历腊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只有让它胀满肚子,它才不伤害人畜。

  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们没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竹楼上去躲着。“年”从这家走到那家,到处转来转去找东西吃。它见到处空空荡荡的一无所得,不由气得发疯嚎叫。这时,邻近一家的竹楼失火了,火势很大,烧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乱响。“年”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响声,吓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楼上的人们发现了这个秘密,以后每到腊月除夕这一天,便去砍许多竹子来烧,竹子“劈劈啪啪”一爆响,“年”就被吓跑了。同时,人们还发现“年”怕鲜红的颜色,于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红色,挂在大门的两边,这就是批符。以后发明了鞭炮,鞭炮就代替了爆竹。

  每当晚上我和爸爸妈妈散步,都会看到那美丽的烟花,都会融入那喜气的气氛当中……

春节习俗日记11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又到了20xx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腊月三十,俗称“除夕”。这天,全国人民都在忙碌,大家都忙着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最重要的还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观看一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

  我们小孩也特别期待过春节,因为这时候学校就放假了,再也不用每天早早就起床,吃完早饭冒着严寒去上学,还可以穿新衣,放鞭炮,还可以拿到长辈们给的压岁钱。

  到了晚上12点,新年好钟声敲响了,电视里,亿万人民欢呼着“新年到了!新年到了”!啊!新年多么美好啊!我兴奋地在家中来回跑。

  窗外突然几个礼炮飞上天空,在一瞬间炸开了,有的像无数流星,有的像五光十色的花朵,还有的像金光闪闪的.太阳,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多美啊!

  这天晚上我一点后才睡觉,初一早上六点多妈妈叫我起床,洗漱完毕,我们一家吃了饺子,由爸爸开车去老家,到了那里,我们分别给各自的长辈拜了年,而我也拿到了长辈们给的压岁钱。有了钱,我们小孩可以买炮,买糖,买学习用具,心里边可开心了。

  到了中午,家家户户都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大家共同高举酒杯,祝福在新的一年里工作顺利,学习进步,财源滚滚,合家欢乐!过完初一,大家就该换上节日盛装,去走亲串友,我家也不例外。

  新年真好!真快乐!我喜欢过春节。

春节习俗日记12

  为了使我感受到科学的魅力,领略它独有的风采,今年春节,我和妈妈来到了宁波科学探索中心。一听说我们要去那里,我就迫不及待了,恨不得马上飞过去。在毛毛细雨的滋润下,汽车行驶了一个半小时后终于到了。

  一进馆内,似乎正深陷在这梦幻的科学童话王国中。

  里面一共有6个常设展厅,以娱乐的形式推广了科普知识,每一个展厅都十分震撼人心。知识的海洋就在身边,再不学就晚了,想到这里我就顿时玩性大发。

  走进宇宙展厅,好像真的步入浩瀚的宇宙中。火星登陆船、太空基地、中国航天…这些人类探索宇宙的成果,让我目不暇接。我初步了解了人类对宇宙认识的历程。宇宙可能是100多亿年前由一个“奇点”大爆炸产生的,地球在宇宙中是多少的.渺小与“年轻”,宇宙深处,一定有许多未知的生物文明。这些新奇的知识,我一时接受不了,需要慢慢消化。

  一只巨大的“帝皇”蟹模型挂在半空张牙舞爪,迎接我们进入海洋展厅。海洋既是生命的摇篮又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全球潮汐、海洋主权、冰洪,我看得似懂非懂,深海登陆船,水下手势信号,倒是蛮有趣。但展厅里最热闹的还是打击海盗游戏展台,一个长长的水池桥梁、海盗船,还有喷水池,海盗船上有各样的宝藏,我们要变动桥梁,再用喷水柱击翻海盗船,我玩得不亦乐乎。

  最后,我们来到“人体与脑”展厅,了解人体各个器官的相互合作过程;来到“和谐家园”展厅,在“后果墙”目睹地球环境兴衰,反思人类行为的利弊,在幻影成像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得到了心灵的震撼;来到“人的技能”展厅,懂得了没有合作就没有成功的道理;来到“科学的乐趣”体验科学的魅力…

  经过这次体验,我终于真正领略到了科学独有的风采。

春节习俗日记13

  在我国最古的文字记载中,有许多关于岁首的故事,腊月和新春,正是“秋收冬藏”以后的农闲季节,汉郑玄也说过,岁未年初“劳农以休息之”。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劳逸结合的意思。

  那么春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面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日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那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时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带着日晷仪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童子服待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写了一些字,阿衡看见后,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怕皇上重用他,于日派人刺杀万年,结果刺客被士卫抓住了,祖乙知道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道,就叫春节吧。”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了准确的太阳历,后来为了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日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传说就是为了纪念万年的。

  现在我们过年也有一些习俗,如倒贴“福”字,放爆竹,拜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