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日记

时间:2023-02-05 11:37:07 初一日记 我要投稿

关于初一日记范文3篇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是时候用心地写一篇日记了。好的日记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一日记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关于初一日记范文3篇

初一日记 篇1

(初一日记)

  秋天来临,万物收获了,凉风习习,农名伯伯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那些小孩一个个奔跑在麦田里,那些大人,坐在麦田上,谈谈家常,叙叙旧事,一片娴静的景象。

  啊!抬头一看,满天都是风筝;蝴蝶,蜜蜂,盘绕在花上,也许你会猜测,为什么秋天有花呢?我会骄傲的回答你:“这,就是生命的`力量!”

  树叶黄了,一片片掉落在地上,活像一层黄地毯,那些小孩踩过,发出“梳梳”的声音。

  秋天,美丽极了,令人惬意极了!

  也许比起春天,秋天并不算美,可是,它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秋之神韵。我爱秋,秋带给人们收获,带给人们快乐,带给人们......

初一日记 篇2

  随着凌晨的钟声以及花炮声,我知道新的一年和新的一天开始到来了。日历上我们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时钟奏出动听的音乐,太阳敞开宽阔的胸怀,迎来新年明媚的阳光。

  新年的第一天——也就是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很早的起来了,因为在中国有一个传统的规矩,过年要拜年。而所谓的拜年,只是到熟人或亲戚的家里打声招呼,顺便吃点东西,说声“新年好”就可以了。这可能会让人觉得无聊,不过会使孩子们非常高兴,因为他们会财源滚滚。

  早上与家人吃了个团圆饭后,便和大人们出去“拜年”了。“每条大街小巷,每个人的嘴里,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恭喜……”今天的天气和人们的心情正好相反,到处寒风呼啸。风声、鞭炮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奏成了一首悦耳的“新年交响曲”。一路上的收获真不少。其实每个孩子在拜年的时候都会“装”。老人家给你送红包,嘴上说着不要,但手已经把红包”抢”过来。表面上做出一副不要的样子,可心里乐滋滋的。在每接一个红包的时候,我就感受到了一种浓浓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12点了。拜访了几个亲戚后就去大姨家里吃午餐……中午1点,大姨做好了一桌子可口的'饭菜,真是让人“口水直下三千尺”。我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便吃了起来,不到半个小时,桌子上的饭菜已寥寥无几。

  休息后,接到了姑爷爷的邀请,到了他家里,男同志去打牌,女同志守着电视机去看连续剧。一个下午就这样过去了,晚餐当然也是在姑爷爷家里吃的啦!吃完饭后,大人们忙着打牌,我也该放松一下了。我拿起早晨还没放完的鞭炮,又噼里啪啦的放了起来,大家顿时精神抖擞,更加努力的忙碌着。

  一天下来,钱包鼓鼓的。看来今天“赚”了不少钱。一份红包代表着一份爱,一份红包代表着一个人的心愿,有爱就会有付出,我们应该用行动去回报他们。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在慢慢的长大,慢慢的成熟。我们的爷爷奶奶却在慢慢的变老……。

  过去的一年像深秋飘零的落叶,如期而归,我们清晰听到了渐行渐远的岁月足音,时间老人在不经意间悄悄转换了年轮,三百六十五天如淡淡清风从指尖轻轻滑过。尽管在历史长河中,一年只是悠忽而逝的一个瞬间,然而静下心来细细盘点,却也林林总总,学会了从喧嚣和浮躁中渐渐平静下来,走向从容和沉思……

  新年新起点,新年新希望,它带给你我的不仅仅是幸福和惆怅,还会有许多美好的回味和淡淡的忧伤……

初一日记 篇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据《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节是 一个纪念祖先的日子。

  在我的老家保康,清明节习俗的形成要上溯先楚时期楚人的祭祀活动。

  楚人祭祀的对象分为“天神、地抵、人鬼”。其中,楚人祭祀包括祖先在内的人鬼的主要方式是墓祭。楚人墓祭分为腊祭和春祭。腊祭就是在阴历腊月23日小年之后,楚人给死亡亲友的坟墓上坟, 其主要方式是烧祭火,送灯,给坟墓培土。这种风俗主要源于楚人崇火,希望祖坟上冒青烟,后人香火延续不断。腊祭活动以家庭为主。

  公元前1043年,第一任楚子熊绎在荆山立国,定都丹阳,也就是现在的保康县马良镇重阳。那时,楚人就开始了春祭活动。

  楚人春祭十分隆重。当河边柳树刚吐翠抽条时,楚人便相约到来到祖坟地,修理坟前拜台,植松柏保风水,给坟墓培土,而且坟上的土堆的越高越好。另外,楚人还割去坟墓四周的.杂草、荆棘,然 后集中烧掉。这些整理坟墓环境的工作结束后,楚人便挑来饭菜,众人席地而坐。族长先在坟墓前的拜台上摆放酒、菜、饭,然后又磕头,依次叫死去的祖宗吃饭。完毕,众人方可用餐。

  楚人这种风俗主要体现楚国早期的政治是以宗法统治为主。宗法统治是族长说了算,族长通过这种墓祭活动,凝聚人心,教育后人不忘记祖宗功德,启迪后人光祖耀宗。同时,族长也通过这种春祭 方式惩恶扬善。在楚国早期,常有不孝之子在春祭中被族长拉到祖坟地处死。

  保康的清明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从前荆山有一个书生,他的父亲为了让他能够继续读书求士,在伐木中被树木砸死了。书生安葬了父亲后外出考学,到了清明节那天也没有给父亲的坟墓上插清明 吊。有一日夜里,书生梦见了父亲。父亲指责书生不孝,让他在阴间倍受折磨。原来,到了清明节这天,阴间要举行清明大会。每个亡灵要高举着清明吊参加评选,看谁的清明吊漂亮。没有清明吊的亡 灵则被赶出会场,被罚苦工。听罢,书生赶快跪下给父亲磕头,哭着承认自己的过错。哭着哭着,书生醒了。书生便把自己在梦中见到的情景告诉给荆山的人们。第二年清明节前夕,书生给父亲的坟墓 上插满了清明吊,以弥补自己的过错。从此,不管是再忙的荆山农人,还是再远的异地学子,总是在清明节前夕回到故里,为亲人的坟墓插满清明吊。

  这个传说证明了一个事实:人们在清明节祭祀活动中感恩前辈,教育后代要孝顺父母。

  现在,清明节祭祀上坟插清明吊成为保康当地习俗已得到很好传承。远在千里之外保康人,如果不能回来,便打电话拜托他人代插清明吊。

  保康清明节的这些习俗,都是为了怀念死者,祭奠先人,教育后代不要忘既自己是炎黄子孙!

【初一日记】相关文章:

初一的日记06-23

初一的日记03-28

初一随笔日记04-13

初一叙事日记04-06

初一的英语日记04-02

初一优秀日记04-14

【热】初一的日记11-28

初一的日记【推荐】11-28

【精】初一的日记11-28

【热门】初一的日记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