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日记

时间:2022-03-07 08:07:09 工作日记 我要投稿

关于工作日记合集六篇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将结束了,相信你会领悟到不少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日记怎么能落下。好的日记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工作日记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工作日记合集六篇

工作日记 篇1

  我怀着很期待的心情来到了实习的学--桦树小学,学校的'领导、老师以及学生都很热情,让我心里温暖了好多,我们第一周主要是见习,听老师讲课,这种听课和我们以往的听课不一样,这种听课并不是为了学习老师所讲的知识,

  而是学习老师怎么样讲课,学习如何传授知识,如何驾驭课堂,如何控制授课时间等。要学习的知识真的很多很多。这次实习令我感受颇多。一方面,我深感知识学问浩如烟海,使得我不得不昼夜苦读;另一方面我也深深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深刻内涵。备课、上课、日复一日,无数琐碎平凡的事构成的我实习生涯的主旋律。

工作日记 篇2

  **村换届后不稳定因素较多,各项工作开展难度较大。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工作组坚定信心、满怀激情、不等不靠,一边走访慰问掌握民情,一边寻求突破口,力争尽快打开工作局面。

  通过走访了解,**村的工作要想打开新局面,必须从最基层干部着手,建立一支有高素质的队伍,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对龄老或对做群众公益事业不热诚的组干部进行调整。

  **村沿江组是个大组,共 户, 人。由于寨子大,人口又多,平时人与人之间相处矛盾较多,根据家族不同,行成了几派。这种情况以村干部不团结有关。这个组就形成干群关系差,群众不太配合政府各项工作,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驻村干部经多方了解,确定适合人选,首先做好每个村干部的思想工作,然后由村支书带,领做好同村支关系较好的群众知名代表的思想工作。

  村主任介绍:目前组长的后选人,就是这个大家庭的人。当我们上门找这个知名代表谈话时,他情绪特别激动,不赞成我们的观点,还说我们是在放虎规山,要出乱子的,沿江组村民不团结就是我们准备推荐的人所造成的,他是一颗老鼠屎,搞坏了沿江组的发展,前年找上面领导解决四万元钱来修通进寨(组)公路,要占他家土地,他不同意,才没有修成,路没修成四万元钱就没有得到,这种人还要拿来当组长,必定出乱子,多数群众都不同意,不信就开群众会选,百分之八十的群众都不会选他。我插话说:你讲的这些情况,我们根据走访了解都知道了,所以我们才来找你,和你交心谈心,做你思想工作。你为何不换种方式来理解,既然他是一颗老鼠屎,有实力的.老鼠屎,他能搞坏一埚汤,我们为何不去引导他,在煮汤前择出来变成有机肥料去种菜,那么这颗老鼠屎就变成了人类的功臣,你所讲道由于他的不支持,通组路没有修成,为何不推荐他来领头修,你们知名人士去协助,那就没有人阻碍,公路就能修成了。要发展先修路,修路占地靠群众支持,群众不拿出土地,就修不成路。式问?假如有政策帮助修你们这条通组路,他又阻拦你又有什么好办法。我们这样做又能解决你们长期以来的派性矛盾,座近为亲,远水救不了近火,大山小事靠的是寨上弟兄叔子帮忙。你仔细想想,我讲的对不对。经过村支书袁凤昌,驻村干部罗林,又分别耐心做思想工作,我又打电话是他最好的朋友,在电话中做他思想工作。最后他完全赞成,还拿酒来和我们喝,最后他说了一句话:化腐朽为神齐,全力配合支持我们工作。

工作日记 篇3

  按照市委、政府的统一布署,我和移民小分队来到高坝洲镇天平山村,走进了三组董伶的家。这是一个四口之家的贫困家庭,他本人双腿高度残废不能行走,膝下还一直哺养着一个刚刚职高毕业的侄子,父母已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生活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然而,当我第一眼看到双腿盘座在小木板凳上的他时,却使我感到非常诧异!在他的脸上没有忧愁,也没有悲伤;写满的是笑容,绽放的是阳光。他既不怨天,也不尤人;只怪自己命不好,两腿不争气。经过仔细交流,我深深感受到:眼前这个小人物,有着超越时局的大境界,在他低矮的身材下,有着超越凡人的至高德性!

  他是一个有梦想的好男儿!今年47 岁的他,早在他1岁多时,因患小儿麻痹症,双腿瘫痪,不能直立。从此失去了天真浪漫的童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小伙伴们无忧无虑的玩耍、嬉戏。成年后,他想的最多是不能依靠父母,成为他们的累赘。他要凭自己的`本事吃饭,凭自己的实力穿衣!于是,他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会了自行车修理技术,在家中开起修理铺,实现了他自食其力的梦想!经过几年的打拚和积累,在1998年他又建起了一栋二层小楼房,实现了又一个梦想!

  他是一个有血性的男子汉!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他没有娶妻生子。兄弟三人中,他是老么。大哥成家后已独立门户。二哥结婚仅6年就离异了,之后,又因病离开人世,把一个年仅4岁的小侄儿留给了他。从此,他就和父母一起承担起抚育侄子的重任,把自己的感情全部倾注到侄子的身上,供他吃饭穿衣,供他读书识字。在他的精心扶育下,侄子职高毕业后,找到了一份可心的工作。

  他是一个有孝心的好儿子!为了照料年迈的父母,减轻他们的体力劳动,他特意购买了一辆改装后供残疾人使用的三轮摩托车,用于购买种子、化肥,运送收获的农副产品。在父母身体不适时,送他们问诊就医。乡邻们都称他是一个身残心不残的孝子!

  命运的绳索无情地缠住了他的双腿,生活的阳光被乌云遮挡,可他依然固执地相信:只要双手还在肩上,梦想就能插上腾飞的翅膀,有党的扶贫惠民政策,拨开乌云定能见到温暖的阳光!

工作日记 篇4

  在甘棠工作十七、八年了,年年工作有新内容、新要求,今年的工作让我感触颇多。原本以为,调到镇党政办,可以享受一下“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悠闲生活,却不料又增加了一个新的职务——塘底村群众工作组组长。

  虽然群众工作是老调常弹,却是内涵丰富,重任在肩。对于金家总支的塘底村,我并不陌生,早在20xx年,我就在这个总支工作过,去年的“二对一”帮扶大行动,我也安排在这里,但那只是参与一些中心工作,平时与群众接触不是很多,按照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在完成办公室的本职工作后,我便开始了我的群众工作,因为这个月是“群众工作月”,所以呆在村上的时间比在办公室的时间还要多。

  听到的是亲切的乡音,感受的是浓浓的深情。走入农户家中,我和群众拉起了家常,他们说“自从农业税取消以后,除了看到干部来收缴医保款、新农保款之类的工作,难得见到你们这样走村串户了解民情了,刚开始,我们都以为又是干部在做面子功夫,看到你们问得这么细致,态度这样诚恳,办事这么认真,我们才打消了原来的顾虑。”我拿着一叠农技、法制宣传资料,挨家挨户的发放,看到农户院落边的垃圾,又习惯性的对户主开始了一通城乡环境整治及建设工作的政策宣讲,原本以为他们会抱有抵触情绪,却不想听到的却是“现在的干部管得真细,我们的家庭卫生你们都这样关心,真是想不到呢!”

  付出的是微薄之力,收获的是满怀感激。当我背着一袋米,提着一桶油来到我的帮扶对象朱江文家,路过一个群众家门口,齐心组有几个群众正在干农活,老远就和我打招呼,“你又帮江文送东西来了啊!,我们走亲戚都没这么客气呢!”简单的一句话,让我对帮扶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动力,不仅是因为我的工作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而是我听到江文对别人说“真的真的真的谢谢他……”,我突然觉得,能够成为别人的依靠,其实是一件挺幸福的事。

  说的虽是政策话,服的`却是群众心。有个姓邓的群众看到我从他家经过,把我叫到了家里,说是要问我一件事,原来,他腿有点残疾,看能否解决低保,是不是村上的低保指标都让有关系的人搞走了。我仔细询问了他家的经济情况、收入来源、以及生活状况,真诚的对他说:你现在虽然做事有点不方便,但家庭生活还是有保障,你看你现在住的是装修不错的红砖房,家用电器也买了不少,如果有低保指标,还是先解决象对面朱江文那样的人家吧!再说政策越来越好,你的生活也会同步好转,村上的低保都是通过民主评议定下来的,没有什么关系不关系的。他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要和那些困难户比,我倒还没那么穷,我也只是顺便问问,看能不能沾点政策光,你这样一说,我可不好意思再提这事了。” 我顺便送上了我们群众工作组的联系卡,说,以后有事就打个电话,做得到的我一定尽力。

  走了几天下来,我总是在思考,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群众才会最满意、最欢迎。这段时间的群众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说话低调一点,群众就会接纳你,办事实在一点,群众自会欢迎你。工作了这么多年,有点厌倦了基层政治进步不快、经济待遇不高的生活,但是群众工作,如拂面的春风,让我蓦然警醒,在我们的身边,还有期待我们有所作为的群众在关注着我们,不努力,情何以堪!

工作日记 篇5

  按照县里的部署,我院决定对长潭河乡中间河村经筛选出来的40余户贫困户进行扶贫帮困,按照每名干警联系一户的原则进行定期脱贫帮扶。

  早上,我带领所分管的部门十余名干警前往中间河村认穷亲,结对子。由于修路,车子在宣恩到万寨的公路上颠簸前行,同事们久坐机关,看一路的茶园风光、闻扑鼻的稻花香气,远近处都是忙忙碌碌的劳作的人们,都很激动和兴奋,加之平常办案总感到枯燥,又因此次扶贫任务是县里安排的重要任务,所以都有一种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之感。一路上叽叽喳喳的议论怎么帮困的问题,有的讲是不是要干警自己掏钱接济?有的说我们是不是还要帮助他们进行农业生产?还有的讲现在农村日子应该好过,政府的各种惠农政策多,有的讲洞坪水库大得很,打鱼卖都可以过得很好。我悠悠的说了一句:到了你们就清楚了,至于怎么帮扶,你们入户调查了就会知道怎么做了。车过张家垭,一片高峡平湖的风光呈现在同事们的眼中,一阵惊叹和拍照后,车在湖两岸的壁挂公路上蜿蜒前行,在提心吊胆中我们来到了中间河小镇。

  中间河小镇是个移民村,二三十户人家围绕着盘山公路而建,由于移民大多外迁和在外打工,小镇上显得冷清而又萧条,早已闻讯的工作队书记和村干部在小镇上等待着我们一行,我们将贫困户名单拿出来后,工作队覃书记和村干部很熟悉的就将各户人家的位置告诉了我们,并对各户的贫困情况给我们作了简单的介绍,周围的村民也很是热心的介绍,在人们七嘴八舌中,我按照各户驻地分派了对象。刑庭艳姐和我就分派到湖对岸山坡上较远的两户人家。工作队覃书记用一辆破面包车将我们送到湖边后,又坐了十几分钟渡船后,覃书记给我们指着半山腰隐约露出屋角的'人家说,那就是李自明(我的帮扶对象)的屋,上面一点就是符永家(艳姐帮扶对象)的屋。在渡口上等了十来分钟,从山间的沙石小路上下来一位背着背篓的中年妇女,自我介绍是李自明的妻子叫王延开。并面带羞涩的说,不好意思,我们家的情况惊动了县里来的领导(把我们当成县里的领导),给政府添了麻烦。当看到我们带的一些米面油后,更是连说不好意思。

  沿着陡峭的砂石小路一路往上爬,我一边介绍我们来的目的,也一边听王延开介绍家里致贫的原因。王延开介绍,他家四口人,由于修建水库水淹,家中只有0.5亩责任地,男人李自明只好常年在外打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只有在海南等地做苦力,一年也找不到大钱;儿子成年了,但没安家也在外打工,但打工的钱,还够不到他自己花销;女儿去年才从卫校毕业,现在在宣恩城里给别人卖衣服,一个月一千来块钱,不够她自己用;王延开本人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去年就住了几次院,常年需要药保养,光医疗费就用去了5000块,农活多了做不了。按她自己的话讲,看上去好好的,吃得玩得就是做不得。一路上她对贫困二字始终纠结,认为原来家里条件并不差,近几年主要是自己有病,加之女儿读书花费不少,所以总是入不敷出。她没有抱怨其他,反反复复就是讲自己身体不争气,拖累了家庭,也给政府添了麻烦。

  在气喘吁吁间我们来到了她家,一栋三间土木结构的房屋呈现在眼前,房前屋后收拾的干干净净,进入堂屋里面摆放的东西虽然杂乱但是很干净。女主人用帕子将椅子擦了又擦,生怕脏了我们的衣裤,搞得我和艳姐很是不好意思。按照此行目的我们对她家进行了详细调查。王延开一家居住在1994年建成一栋土木结构(180平米)中,耕种有五分责任地,由于村民大多搬迁,荒地较多,所以王延开就利用荒地养了4头牛,13头生猪。我问道,你身体又不能劳累,养了这么多牲口,吃得消吗?她无奈的说:么子法喲!还不是要下蛮,要吃饭,儿子还要安家,女儿要打发,给他们能创造一点是一点,尽我们老家伙的力,免得到时遭埋怨。交谈间,我们还了解到,王延开家,20xx年打工收入3万元,她养生猪卖了2200元,但女儿学费、他的医疗费和人情开支等共计支出33560元,家庭赤字1360元。

  谈到今年,王延开表示只要自己身体稍微好一点,应该比去年要好好多,女儿不要学费了,家里应该会好起来的,同时她也表示自己给政府添麻烦了,但有信心今明两年打个翻身仗,不会久背贫困帽子。在我们的鼓励下,王延开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信心。谈到有么子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解决的,王延开带着农村人特有的朴实向我们提出,看能不能给他们家修一条公路,因为水淹之前,他们这里有一条通往中间河集镇的公路,现在水淹了,公路也没有了,进出只有靠渡船,且渡船一天只定时跑6趟,而他们几家进入只有从水路和外界相通,十分不便;另外由于库区蓄水,滑坡时有发生,她家修的院坝因为滑坡已整修了几次仍然没能修好。最后她又像是对我们说又像是自言自语,要是能整体搬迁就好了。说实话,对她讲的修路也好,整体搬迁也罢,我的内心真的没底。但走的时候,我还是诚心的对她说:你反映的问题,我会向相关部门提出,我们共同努力,争取把问题解决!

  告别两户帮扶对象,我们搭上了最后一趟渡船,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我在想早上自己给同事提出的一个问题:我该怎么帮扶他们?

工作日记 篇6

  20xx年4月10日 风

  4月10日早晨,我早早的来到刘支书的家里,准备今天到贫困户家里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可是来的有一点早,刘支书还在忙家里的一些事情,我便和刘嫂子聊了起来,了解到他们村(五福堂自然村)有五户贫困户,其中有四户贫困户是光棍,并且都是是低保贫困户,我听到后非常的震惊,一个村子里怎么就有这么多的光棍呢?于是我带着疑问和刘支书进行逐户走访,来到贫困户郑登科家,老人看到我们的到来,非常的热情,又是拿凳子,又是倒水,经了解,老人有2个子女,现老两口住在一起,老汉有气管病,无劳动能力,主要经济来源靠政府给的.低保金维持生活,我了解完情况后,告诉老人,按照上级政策,本村是“十个全覆盖”村,我可以为您争取申请一个公益性岗位保洁员,帮助您尽快脱贫致富,老人听到后,高兴的笑了。从老人家出来后,走访了其余四户光棍贫困户,经了解,都属于低保贫困户,贫困户王喜喜属智障,其余三户主要因过去家里兄弟较多,无经济能力,所以至今还是单身,经济来源基本都靠政府给的低保金。

  走访结束后,我看着手里本子上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心情非常的沉重,我心里默默的想:“精准扶贫真是一项艰巨的惠农工程啊!要想使贫困户脱贫,一户一策,很难脱贫,必须一户双策或者多策,下一步我要为贫困户多点菜,点准菜,才能使贫困户真正的脱贫致富。

  和村民零距离接触

  20xx年4月13日 晴

  今天春意盎然,心情特别的好,我和片长、刘支书驱车向郝有沟自然村进发,去走访那里的贫困户,走在坑坑洼洼的路上,我想起了刘支书所说的话,说那根本不是路,人们是在沟里行走。

  来到村里,一个长而窄的村落映入我们的眼帘,整个村坐落在两山之间的半山坡上,在刘支书的带领下,我们来到贫困户张英的家里,经了解,张英今年60岁,妻子59岁,张英患有甲状腺癌,无劳动能力,已办低保;妻子从事种养业,收成不好,因常年看病,生活非常困难,了解情况后我告诉张英,针对你家经济条件差,不能发展生产,我将为你的妻子争取申请成为护林员或者保洁员,从而改善你们的生活条件,他听后满意的点点头,笑着对我说:“谢谢你们,共产党好啊!没有共产党,我不知如何活下去。”

  我们从张英家出来后,走在村道上,我观察到一种现象,那就是有的非贫困户的房屋条件非常的差,于是我就去和村民进行深入了解,了解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家里有大社保,所以未被列入贫困户,导致不能享受易地搬迁项目,但房屋非常的危险,进行危房改造还不够条件,自己盖经济条件不行,所以就出现了以上情况的发生。像这种情况在全村委会普遍存在,所以我和片长、村干部商议后,决定将写成报告向乡里反映,看如何处理此类事件。

  通过此次走访,我感到:“只有和群众零距离的接触,才能准确的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所需所想,才能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工作日记】相关文章:

工作的日记03-08

工作的日记01-27

工作的日记11-07

关于工作的日记01-12

工作实习日记04-12

工作日记03-07

工作的日记【精】11-26

【热门】工作的日记11-24

【热】工作的日记11-25

工作的日记【热门】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