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数学日记集锦六篇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过去了,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请好好地记录下在日记里。那么什么样的日记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日记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数学日记 篇1
20xx年2月5日 星期五 天气晴
今天我和妈妈去买橘子。橘子是1.8元一斤,妈妈买了4.5斤,本应该付8.1元,可营业员太粗心,不知道怎么算的算成了9元钱。我又用脑子重新算了一遍,是阿姨错了。
我说:“阿姨,1.8乘4.5等于8.1元呀!怎么会是九元呢?”“嗯,对呀。”阿姨说,接着找回了妈妈九角钱。
数学日记 篇2
20xx年X月X日 星期X 晴
姥姥已经七十多岁了,白天要忙着买菜、做家务,晚上还要做晚饭、洗衣服……忙得很。于是我决定着记忆中节约时间的方法,合理安排姥姥的时间,让姥姥好好休息。
这个星期六,我迅速作完作业,观察了一下姥姥做家务的情况:煮饭15分钟,红烧鲤鱼15分钟,红烧土豆10分钟,韭菜炒鸡蛋5分钟,拖地30分钟,洗碗15分钟,烧水15分钟,洗衣服30分钟,共需要2小时15分钟。有什么办法既可以节约时间,又能完成家务呢?我思索了一下“有了”,我脑中闪过一个念头“就用学过的.知识合理安排时间。我根据信息排出了计划。
家务活 所需时间 同时进行家务 所需时间
煮饭 15分钟 红烧土豆 10分钟
韭菜炒鸡蛋 5分钟
红烧鲤鱼 15分钟 无 无
烧水 15分钟 洗碗 15分钟
洗衣机洗衣服 30分钟 拖地 30分钟
合计:75分钟=1小时15分钟,节约60分钟
“耶”我高兴地欢呼起来,原来要两个多小时,现在只需要1小时15分了!我高兴的把表格给姥姥看,姥姥看了看,伸出了大拇指说“书没有白读嘛!”
从这件事,我知道了数学对我们有多种要,我一定努力学好数学!
数学日记 篇3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董老师迈着急促的脚步走进教室,说要口算测试了,我赶紧拿好文具盒,老师发下卷子后,我急忙写好班级、姓名和学号,只听老师说:“预备,开始。”教室里很安静,只能听见“沙沙沙 沙沙沙”写字的声音,我写完了刚准备把卷子交给董老师,这时杨辰浩也交卷子,只听董老师说:“不交,回坐位检查,”我连忙收住脚步,又过了一会儿,董老师的`计时器“叮铃铃 叮铃铃”的打响了,司泽馨赶紧把我们组的卷子收好,交给老师。
下午起床后,老师让几个同学发卷,我拿到卷子一看,原来是94分啊,就是老师讲的那个题错了,所以我以后检查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这样会有好效果哦!
数学日记 篇4
今天我在家里看了一下墙上的中国地图。我发现我们国家的地图形状就像一只威武雄壮的公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领土总面积约9600000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差不多同整个欧洲面积相等。我国约有1300000000人口,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河南省总人口大概就有100000000多人,占全国总人数的十三分之一。我国人口的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20xx年末全国城镇人口达到542830000人,占总人口的四十一点七六,乡村人口为757050000人,占总人口的五十八点二四。
从以上这些数字使我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我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
数学日记 篇5
爸爸挑了一个最大贝壳,和妈妈弟弟嘀咕了几句,把贝壳藏在一个人的裤袋里,让我猜在哪。
爸爸神气地说:“在我这儿。”弟弟生气地说:“不在我这,在妈妈那儿。”妈妈淡定地说:“不在俺这儿。”我左思右想,绞尽脑汁,也无从下手。就在这时,我突然想到了假设法,奥数真没白学,嘻嘻!
我先猜在爸爸的口袋里。
假设爸爸说得是正确的,你妈妈的话也是真的与已知矛盾,那么爸爸说在他那儿是假的,弟弟的.话是真的也已知矛盾,只可能在妈妈或弟弟的口袋里,不在爸爸那儿。
第一个我猜错了。哎!
我再猜在弟弟的口袋里。
这样的话,可能性只能在弟弟和妈妈的口袋里,开始他们两的假设。
假如在弟弟那儿,他说的就是真的,妈妈的话是真的又与已知矛盾,那弟弟的口袋里也没有。
我老猜错,第三次我不会猜错了,在妈妈的口袋里,因为只有三个人!
暑假天里闷的很,我就和爸爸妈妈,弟弟去凉爽的海边玩,避开火辣辣的太阳,享受凉冰冰的清水。没想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日记 篇6
在数学兴趣课上,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有趣的题目: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帝下江南游玩,遇到了一位老寿星。一打听,这位老寿星已经141岁了,乾隆帝便赠了一联给老人: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乾隆帝要随行的大臣纪晓岚对出下联,这可难不倒他,他的'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老师说:“这一副对联里,藏有一道数学题,请同学们算一算老人几岁?”听了老师的话,我想,“花甲”是指60岁,“重开”是指两个60岁,“三七”是指二十一岁,上联就是60×2+21=141岁;古稀是指七十岁,“双庆”是指两个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岁,下联就是70×2+1=141岁。原来,对联中也藏有数学问题呀!其实,早在我国古代,文人们就常作对联,以咏物喻事,而且很善于把一些数字嵌在对联中,使对联除了文学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知识性。
【数学日记】相关文章:
数学的日记 关于数学的日记06-13
学数学数学日记04-07
【经典】数学的日记10-24
数学的日记07-02
数学日记精选11-11
数学的日记10-09
数学日记01-07
数学日记09-23
数学的日记06-19
数学日记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