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日记

时间:2022-10-25 17:09:56 数学日记 我要投稿

【实用】数学日记范文集合9篇

  已到了一天的末尾,这一天里,大家身边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见闻吧,立即行动起来写一篇日记吧。那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日记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日记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实用】数学日记范文集合9篇

数学日记 篇1

  今天,我和妈妈在江南西名店城门口,看到一个推销员正在推销一种特殊的衣架。根据推销员的介绍,觉得它很神奇,不仅可以将衣服挂得稳稳当当,还能节省挂衣服的位置。我们看了一会儿开始对这种衣架感兴趣啦。听完销售员的'介绍,我们分析了衣架的用处。

  我问妈妈,我们家的衣柜大约有83厘米,我算过一件衣服大约要占0.6厘米,那一个柜只能挂83×0.6=50件衣服。但是这种衣架用两个手指的位置(也就是2厘米的地方)就能挂5件衣服,如果按平时的放法,两厘米的的位置就只能挂件衣服大约3件衣服,用了这种衣架,衣柜就能放83÷2≈42个这样的衣架,42×5=210件衣服。省掉的位置真是难以想象,能省3个柜的位置,83×3=249厘米=2.49米。

  因此,如果家家户户都买这样的衣架,可以节省买很多衣柜。现在我们都爱追求时尚,买很多漂亮的衣服都不用为衣柜够不够放的问题而担忧了,这样的衣架是否也适合你呢?

数学日记 篇2

  10月2日,星期一,阳光明媚,我和爸爸妈妈,还有我的表弟豆豆一起去少儿公园玩。我们在小区门口打了一辆绿色出租车,开车的是一位漂亮的阿姨,我和弟弟很奇怪,阿姨开车稳不稳,会是怎样的呢,心里直打鼓。可一路上阿姨不但车开的好,还给我们讲了一些小故事,气氛非常的和谐,再加上窗外的风景,随风飘扬的柳树,人山人海的车辆,人来人往的行人,到处充满了节日的气氛,不知不觉,我们很快的`来到少儿公园。

  我和弟弟急忙下车向公园跑去,紧跟在我们后面的爸爸,可把我叫住了,说:“先考考你一个问题,回答不出来就不让我们进公园。”这下可把我和弟弟急坏了,异口同声的说:“问吧,保证过关。”爸爸满是自信地说:“从家到少儿公园共计9千米,出租车起步价是11元3千米,3千米以后是每公里2元,请问我们共付了多少元?”弟弟傻蒙在那里,不知怎么计算,因为他还是二年级,根本没有学过这种计算,用一种渴望的眼神看着我,可我已经掏出随身携带的笔和纸,沙沙的开始计算:(1)9—3=6(千米),6×2=12(元);(2)12+11=23(元)。我把答案悄悄的告诉弟弟,弟弟兴高采烈的大声说:“23元。”爸爸给我们竖起大拇指说:“回答正确。”

  进入公园后,我和弟弟疯狂的跑啊,追啊,还玩了很多刺激的项目。当我们来到海盗船前,看着那些大呼惊叫的人们,心想一定很刺激,弟弟拉着我的衣角,悄悄的表达着非常想体验一下,可我爸爸怕我们不敢,用一种小瞧我们的眼光看着我们,我对爸爸表达了我们的想法,可这时爸爸却卖起关子说:“那你们必须回答我一个问题,回答正确才能玩。”我们又一起回答说:“快说吧。”爸爸说:“我们刚才坐出租车过来用了40分钟,请问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这个问题很简单,我高昂着头说:“40除以60大约等于0。7小时,再用9除以0。7大约等于13千米/小时。”爸爸还在拨弄着手机,最后和我的答案完全一致,只能乖乖的为我们买票出发了。

  经过一天疯狂的玩耍,既过得非常快乐,还得到很多的收获,正如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虽然我们有些疲惫,但已是满载快乐而归。

数学日记 篇3

  今天上午,妈妈带我去逛街,走到一个商店前,在商店招牌下,有一个横幅,上面写着“庆一周年活动,全场商品打5折”妈妈看着心花怒放,带我进了商店。

  我妈妈这种“购物狂”一下说要买100元的东西,她说:“相当于买了150元的东西耶!”

  我们刚刚学了折扣,我觉得妈妈说得不对,100元打5折就是50元,那应该买双倍价格的.东西,就是200元的东西,我告诉了妈妈,妈妈知道自己的错误,当然知道了这么划算也更兴奋了哟!

数学日记 篇4

  10月1日是国庆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今天是20xx年10月1日,20xx-1949=56,中国已经56岁生日了。

  国庆节,爸爸妈妈带我和贝贝哥哥、乘乘姐姐3家人一起去肇庆玩。一共去了3辆车,第一辆车有4个人,第二辆车坐了3个人,第三辆车坐了5个人,1+1+1=3,一共有3辆车。4+3+5=12,一共有12个人。早上9点,我们从广州出发,因为塞车,到肇庆已经下午13点了,13-9=4,我们一路用了4个小时。

  数学可真有意思,生活中无处不在。

数学日记 篇5

  今天,我仔细看了看我家的电话机,上面有1、2、3、4、5、6、7、8、9、0和*、#这些数字和符号,我发现这些数字通过不同的排列组成了很多电话号码。我家的'是63732156,我爸爸的电话号码138数学六年级上册数学六年级上册3578,数字的用处可真多!

数学日记 篇6

  晚上,我和妈妈阅读了几位数学家的故事,有高斯、陈景润、华罗庚.....他们都很值得我们学习。

  我感受最深的还是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在高斯念小学的时候,有一次老师教完加法后,因为要去休息,所以出了一道题目要同学们做,题目是:1+2+3+4+……+99+100=?老师心里想,这下小朋友一定要算到下课了吧!正要借口出去时,却被高斯叫住了!原来高斯已经算出来了,老师一看答案大惊失色,问高斯是怎么算出来的,高斯解释说:“1+100=101,2+99=101,3+98=101……一共有50个101,所以50x101=5050,那不就算出来了啦!”。

  看完这个故事,我觉得高斯实在是太聪明了,这么小的年龄,对数学运算就有如此的灵活性,真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数学日记 篇7

  20xx年10月19日 星期天 晴

  今天,爸爸让我先测量出一块地板砖的边长,首先算出一块地板砖的周长,然后再算出5块地板砖并排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

  我测量出地板砖的边长是60厘米,算出它的周长是:60 × 4 = 240 (厘米)。5块地板砖拼成的`长方形的宽是60厘米,长是60 ×5 = 300 (厘米),那长方形的周长是:(60+300) × 2= 360 ×2 = 720 (厘米)。

  老师评语:掌握了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同时,还会做几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的题目,计算条理清晰、过程正确,好!

数学日记 篇8

  12月1日 星期日 晴

  孙老师,是我们的数学老师,他被我们亲切的称为“孙爹。”(PS:孙老师,实在是对不起您啊,心里总想着“孙爹”,竟一下子想不起您的全名了,只好改天再补上了)他又瘦又高,比起学校里的所有男教师,他是最高的一个。在五年级的时候,他曾经当过我们的班主任,而这一学期,他只担任了我们的数学老师,经过一年多的`了解,我越来越喜欢“孙爹”了。

  “孙爹”上课时最爱干一件事,那是什么?当然是给我们讲新闻啦!每次我们完成了学习任务,孙老师就会从手机上,挑几个重大新闻,给我们讲讲,我们个个听得入神,心里愉快极了,要知道,在课堂上听新闻,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从此,我们不需要回家,去看《新闻联播》了,在学校,就可以关注国家大事。

  “孙爹”在讲课时,常常插上一些笑话,让我们捧腹大笑,原本枯燥的数学课,瞬间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有一次,我们刚做完老师布置的习题,“孙爹”即兴给我们讲了一个笑话:“一天,小明和爸爸妈妈去吃臭豆腐。小明说:‘妈妈,这是谁拉的?真好吃!’”小明爸爸听了,立马对孩子妈妈说:“千万要看好这孩子,别让他把自己的大便吃掉了!”一听完这个笑话,我们班立刻沸腾了,同学们捧腹大笑,有的甚至笑出了眼泪……

  另外,“孙爹”也是“一块钱行动”的发起人,如今,这一活动依旧吸引着班上不少的积极分子,当然我也是其中的一位。(关于“一元钱行动”的具体内容,时间有限就不解释了,请查找日记“为一元钱而战”)

  其实,我们之所以那么喜欢“孙爹”,还有个特别特别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孙爹”从来不布置家庭作业。为什么会不布置作业呢?因为啊,我们的作业在课堂上就已经全部消化完了,哈哈,早点写完作业,然后轻轻松松地玩,这样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尤其是周末,一个字“爽”!

  这就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孙爹”,一个讨我们大家喜欢的好老师!

数学日记 篇9

  星期六下午,我做完作业闲着没事,妈妈就给我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2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我一听,一下子就回答了出来:他们都是双数。“那它们有什么特点呢?”妈妈又问。“它们的个位上都是0、2、4、6、8。”妈妈说:“你真了不起。那你知道4的倍数懂得特点吗?”这下可把我难倒了。

  于是,我就找了一些4的倍数,发现他们的个位上也都是0、2、4、6、8,于是我就把这个规律告诉了妈妈。可妈妈随口说了一个数,就推翻了我的发现。妈妈让我继续观察,可我左看右看还是找不出来。妈妈就给我一个提醒:你看看这些数的最后两位。我根据妈妈给我的提示,右这些数观察了一番,顿时恍然大悟。

  原来,4的倍数的特点是:一个数的最后两位是4的倍数,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然后,我找了一些数来试了试,例如:437,37除以4=9……1,照规律来说437就不是4的`倍数,我随后用437除以4=109……1,符合这个特点。我又找了一个数1024,24除以4=6,找规律1024就是4的倍数我又用除法验证了一遍:1024除以4=256,所以1024就是4的倍数。我高兴地把这个发现告诉了妈妈,妈妈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就是我的发现,同学们不妨也去试一试。

  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数学中的“诗情画意”)

  在数学兴趣课上,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道有趣的题目:

  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遇到了一位老寿星。

  一打听,这位老寿星已经141岁了,乾隆皇帝便赠了一联给老人: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乾隆皇帝要随行的大臣纪晓岚对出下联,这可难不倒他,他的下联是: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老师说:“这一副对联里,藏有一道数学题,请同学们算一算老人几岁?”听了老师的话,我想,“花甲”是指60岁,“重开”是指两个60岁,“三七”是指二十一岁,上联就是60×2+21=141岁;古稀是指七十岁,“双庆”是指两个七十,“多一度春秋”也就是多一岁,下联就是70×2+1=141岁。原来,对联中也藏有数学问题呀!

  其实,早在我国古代,文人们就常作对联,以咏物喻事,而且很善于把一些数字嵌在对联中,使对联除了文学性、趣味性外,又增加了知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