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学日记范文合集八篇
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天又过去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体会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日记了。好的日记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日记8篇,欢迎大家分享。
数学日记 篇1
老师常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许多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都能够变成一道道既搞笑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题。我们经常做的数学题目,就就是在解决一个个生活中的问题。这不,我又在吃汉堡时发现了一道搞笑的数学题:
3个人吃3个汉堡,用3分钟吃完,9个人吃9个汉堡需要几分钟吃完?
平时,妈妈经常带我和哥哥去吃汉堡,我只明白吃,从来没有想到还能够变成数学题来做,碰到这题觉得真搞笑。刚开始时,我想:3个人吃3个汉堡要3分钟,那一个人吃一个汉堡不就就是一分钟,九个人吃九个汉堡当然就是九分钟?。这样想着,我兴奋极了,赶紧把答案告诉妈妈。可妈妈皱着眉头说:“孩子,要好好想想,想想我们和哥哥三人吃汉堡的.情形,多动动脑!”此时我听了愣住了,刚才的得意劲一下子没了,静下心来左思右想,突然想到:3个人吃3个汉堡用了3分钟,一个人吃一个汉堡其实也就是用了3分钟,那九个人吃九个汉堡也只要3分钟。我没有立刻把答案告诉妈妈,此时又反反复复地想了几遍,觉得就应没问题后才把答案告诉妈妈。妈妈点点头笑了,夸我就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她又说道:“数学就来自于生活,只要你细心观察,就必须会有所收获,就像吃汉堡一样。”
瞧,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能变成一道搞笑的数学题,数学真就是无处不在啊!让我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吧!
数学日记 篇2
X月X日 晴天
我打从上四年级以来,数学上还真未碰过太难的题目,可最近,有道题算式让我绞尽脑汁了!这难题题目是:一片牧场,牧场上的草每天均速生长,牧场可供15头牛吃20天,也可供20天牛吃10天。那么,这片牧场每天生长的草可供几头牛吃一天?我研究了半天,一头牛一天吃多少草呢?也不知道是几斤,几筐,怎么办呢?忽然,我灵光一闪,有了!不管能吃多少,就假设为一个单位,不就迎刃热而解了。假设一头牛每天吃的草量是1,就可以算15头牛20天一共吃的'草是:15×20×1=300,300是这个牧场原有的草量加上这20天新生的草。还可以算20头牛吃10天的草量是:10×20×1=200。
可是,求出这些之后然后怎么计算呢?我冥思苦想,终于找到了门路:300-200=100,这100不就是20天新长出的草与10天草量之差,意味着10天长出了100的草量,即妹每天长出的草量是:(300-200)÷(20÷10)=10。一头牛每天吃的草量是1,则每天新长的草可供10头牛吃一天。
数学日记 篇3
同学们可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预习是把金钥匙。今天,数学课后,老师布置我们预习除法估算。预习是什么呢?老师为什么叫我们预习呢?我带着惊奇的心情回到家。查资料,问爸妈。原来预习就是在学习新课之前,自己先把书上的内容看一遍,这样,就能对新知识有了初步认识。
我好奇地预习着除法估算。通过预习,我知道了估算538÷62时,可以把538看作540,62看作60,那么,538÷62≈9。原来,预习可以帮助我扫除数学学习的障碍,我对估算有了初步的'理解。听课时,我能很快地接受新知识。即使有疑问的地方,也能迎刃而解。所以,课前预习很重要,我们一定要养成预习的好习惯,因为成功的预习,可以使听课质量更高,学习的效率也跟着提高,所以,它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数学日记 篇4
让孩子们写数学日记,在日记中要收集和记录下课堂和生活中的数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数学的魅力,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和体验生活。通过写数学日记,唤起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回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形成知识网络;老师能够及时发现同学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拓宽老师与学生交流的空间,和谐了师生关系;拓宽了小学生的数学视野,发展小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同时,老师通过阅读数学日记,也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
那么数学日记可以写哪些内容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可以写当天数学课上学习的回顾和反思。
2、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记叙自己一天(一周)的生活。
3、可以写在生活中用到数学的情况。
4、可以写你看到的数学现象,想到的数学问题。
5、你可以编写与数学有关的故事。
6、可以介绍在书上看到的数学知识,包括趣味数学,数学故事、数学笑话、数学家的介绍,数学游戏的玩法等等!但要注意不要照抄,要通过自己头脑的思考和整理,语言要简洁。
7、可以写出自己对一道数学题的解答思路。
8、可以写你对学习数学的心得和困惑以及学习方法。
9.可以写跟老师交流的心里话
总之,数学日记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也是不拘一格的,孩子们可以写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但是要注意在写的时候一定要自己的思考,要新颖,文字要求简洁,清楚。
一、在日记形式上,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要求。
1、口头日记。它适用于低年级学生,目的是培养学生接触数学日记,培养他们有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等,我把它们统称为对数学的感觉。低年级的学生识字不多,我就降低写的要求,抽时间口头交流,(有条件的还可以请家长参与)甚至老师代为记录!至于所涉及的知识面,那是一个可变因量,可以人为地创造条件,加以引导。总而言之,只要学生能尽量运用数学去感受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那就对了!我发现孩子都特愿意把他们发现的或是看到的与数学有关的内容说给家长听或是挑个机会说给老师听,这也正是一份口头的数学日记!
2、书面日记。它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一开始学写数学日记,为了提高孩子对数学日记的兴趣,可以允许学生写一些记流水帐式的购物过程,渐渐地引导学生写有思考价值的日记。要求学生将自己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用数学的笔触书写下来,没有固定的文体,没有限定的字数,没有规定的范围,学生都很感兴趣。例如同样是购物,小杰的日记:
12月10日?星期六?晴
今天放学后,妈妈带我到大福源超市去买东西,我们买了一些饼干,用了8元5角,还买了5支铅笔,五角钱一支,还买了3本作业本,用了2元,后来我就和妈妈回家了,我算了一下一共是17元。
小锦的日记:
12月11日?星期日?多云
今天爸爸带我到百惠去买东西,我们买了三包饼干,每包9元6角;买了三包薯条,每包8元4角;买了色拉油1瓶,15元8角。我是这样算的,1包薯条加1包饼干是18元再乘3包共54元,加上买色拉油用去的钱总共69元8角,与发票的钱数一模一样。哦!我真棒!”
这里,小杰描述的是一个购物计算的过程,小锦则运用了简便运算的知识,记录的是一个数学发现。后者的日记则是一篇有思考价值的日记。
二、在指导方式上,教师要培养学生拥有一双数学的眼睛,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思考问题。
首先,教师应巧妙地运用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学会思考,梳理知识形成过程的思考脉络。要求学生当天写下这一共同发现过程,重视学生的反思能力培养,包括对课堂知识学习的回忆、归纳、总结、提高、反思、创新。
其次,教师应逐步让学生写一些数学预习日记、数学知识运用日记、数学归纳日记、数学实践日记、数学反思日记。写下他们预习的想法、规律的运用、归纳方法的过程、实践中的发现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及积极、自主地对自身学习过程的回顾、思考及反思的过程。再次,激发学生书写数学日记的热情。教师可带领他们到网上浏览了一些其他学校学生的数学日记,激发有心的学生生成想写的欲望,并做出承诺每篇必看必改。接着,挑选有新意的在校园上或班里黑板报上发表,为其他同学提供范例,并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激励其他同学学习。例如傲邦的日记:
5月13日?星期六?天气晴
今天爸爸教了我一种速算方法,是用来计算15×15、25×25等尾数是5的两位数的乘积的,我一下子就学会了。我能特别快地把算式的结果说出来。速算的方法是:比如15×15就用1×(1+1)=2,把2写在前面的百位上,后面写上25,所以15×15=225;25×25就用2×(2+1)=6,把6写在前面的百位上,后面写上25,也就是25×25=625;依此类推:35×35=1225,45×45=20xx,55×55=3025,65×65=4225,75×75=5625,85×85=7225,95×95=9025。我学会了以后就去跟邻居比赛,连续几次都是我赢,我觉得学好数学真的是很有意思!
数学日记让他们学会了更多的数学思考、数学发现,记录下他们心灵闪动的美丽火花,在他们心灵深处留下更多数学的烙印,让他们终身享受着学会数学思考带来的利息。
三、在日记内容上,老师不应该作硬性规定。
学生可以写数学课上自己对某一道题的思考或整堂课内容的思考,也可以写发生在数学课上与课外有趣的.事情。当然,教师也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引导学生来完成数学日记。
1、布置实践性的作业,将经过与感受写一篇数学日记。如,在教完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些三角形状的物品,通过仔细观察,找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征。
2、反思性的日记。数学反思日记它能真实地记录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它要求将自己的疑问记录下来,便于教师及时了解情况,进行补救教学。
3、写一些心得日记,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龙的日记:
1月28日?星期六?晴
今天,我们一家人很早就起床了,准备坐上爸爸新买的汽车到外婆家。在车上,爸爸对妈妈说:“这车的车牌也不错哦!”我马上问:“车牌是什么哦?”爸爸回答:“2816”。我想了想,说:“这有什么特别呢?”“你再想想吧!”爸爸说。
我开始有点不耐烦了,于是问妈妈,妈妈笑了笑说:“孩子,我想这车牌的数字不就是你数学里的一句口诀吗?”
“对啊,对啊!二八得十六啊!”我兴奋地说,“原来这数字那么的有趣!”
爸爸这时也笑了,说“只要你在平时的生活中仔细地观察,肯定会发现很多关于数字有趣的地方!”
在一路去和回来的路上,我一直看这窗外,看这每一辆在我身边经过的汽车的车牌!
总而言之,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感悟数学是现实的、是有用的,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学生学会思考、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价值。同时,数学日记还可以促进师生互动,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
数学日记 篇5
一年一度的美食节又到了,我拉着爸爸妈妈的手,随着欢乐的人群,来到了美食广场。节日的`广场是人的海洋,美食的天地。
可以坐着吃地地方已经没有了,只能一边买一边吃,一边吃一边买。一串鱼丸两块钱,妈妈给了我十块钱,我买了三串,找回了4元。接着我要吃鸡腿,妈妈又拿了100块钱,站在旁边看着我,我胸有成竹地跟湖北地女人买了三只,我想,三乘以五,等于十五,那么,用100减去15,就等于85了,我跟妈妈说,是不是要找回85块钱呢?妈妈笑咪咪地看着我,“为什么呢?”我解释了一下,接着,她果然找回了85块钱给我。我心里乐滋滋地,原来学数学地作用这么大,处处用得着数学呢。吃完了美食,我们又去购物,妈妈一眼相中了一种暖色地被单,各买了大、小一床。大地38元,小地28元,妈妈给了100块。妈妈说:“这下,要找回多少呢?”我歪着头,掰着手指,算了算,低声说:“找回34块。”“妈妈说:“为什么说地这样低声呢?”“因为我不知有没有算对。”“自信是成功地第一步,孩子。
要想学好数学,除了兴趣,还要有信……”我瞥见她给了妈妈35块,正要说多了一块,妈妈已经给了她1块了。我皱起眉头,但仔细想,就想明白了。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数学,跟生活息息相关。今后,我一定要更加认真地学好数学。
数学日记 篇6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皮包,先来到了辰野,皮包的单价是1568元,商场搞活动满200减60。我们又来到天百百货同样的包,满400减130。于是我想肯定是天百百货便宜嘛。可又只是想了一下,有可能不是,还是算一下吧。1568除以200有7个200也就是减420,1568除以400,有3个400也就是减390,420>390原来是辰野便宜,看来以后买东西要多比较,多计算,要货比三家,这样才能买到最便宜的.东西。
原来购物中也包含这么多数学问题啊,数学在生活中真是无处不在啊!
数学日记 篇7
1买书
20xx年X月X日 晴
《小学生数学报》非常好看,今天我和妈妈一起看数学报。把数据归类,我和妈妈弄不懂,题目是:比尔用10元买了一条狗,后以15元卖出,接着又以20元买回,最后又以25元卖出,问比尔最终挣钱还是赔钱了?挣或赔了多少元?我们看了看答案,答案上写了读完这道题,觉得买了又卖,卖了又买,反复之中,思维也被搞得混乱起来。但如果能根据“买”和“卖”对数量进行归类,则豁然开朗。(1)两次“买”花去的钱:10+20=30(元)。(2)两次“卖”挣得的钱:15+25=40(元)。显然,比尔挣钱了,挣了40-30=10(元)。数学报上的知识真丰富呀!
2做面包
7月10日 星期日 晴
今天,我到大姨家学做面包。我们要做一个900克的甜面包。一切准备好后,开始做面包了。
我把面包机里的配料桶拿出来放在桌子上,大一让我先倒入310毫升的水;再加入3大勺植物油,大约45克;再放入1小勺盐,大约6克。按大姨的要求,我在配料桶里又加入3杯和1/3杯的糖,大约90克;放进3大勺奶粉,大约50克;接着又倒进3杯和3/4杯地面包粉,大约500克。当然,最后大姨说绝对不能忘记我们做面包的必备品——干酵母。所以,我又加入了2小勺干酵母,大约12克。好了!配料配好了!大姨把配料盒放到面包机里让面包机制作了。
过了2小时16分钟,一阵香味扑鼻而来,过了44分钟一个900克地甜面包终于做好了。
我把所有的配料重量加起来应该是1013克,为什么甜面包只有900克呢?大姨告诉我,原来在烘烤过程中蒸发了113克的水。
我把面包从配料盒里拿出来,吃一口,啊!香甜可口,回味无穷!
3计算周长
20xx年11月27日 星期三 晴
记得有一次,妈妈为了巩固我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特地出了一道题:“把两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这个大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什么?”
我拿出一张草稿纸,先画出了这样的图形:计算到的周长是:4X8=32(厘米)2X6=12(厘米)32+12=44(厘米),我马上对妈妈说:“我算出来啦!等于44厘米”。可妈妈说:“还有一种办法呢。”于是我又在草稿上画了起来。哦,原来还可以这样拼,周长就不一样了,2×8=16(厘米)4×6=24(厘米)16+24=40(厘米)看来妈妈又该对我说:“思考问题一定要认真啊!”
4学分数
20xx年X月X日 晴
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分数。分数有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比如:1/3,3是分母,1是分子,中间一横是分数线。
活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分数,比如:一本书有三十页,每一页是一本书的1/30。分数还可以用来加减呢!比如:二分之一加二分之一等于二分之二,也就是1。为什么会这样呢?如果一个饼把它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个饼的1/2,再把这两份拼起来,就是有2个1/2,刚好是一个饼。分数在加减时,如果分母都是一样的,就不管分母,把分子相加就可以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都一样,就是1了。
我还学会了比分数的大小,老师教了我们口诀:分子相同比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母相同比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
老师还提醒我们,写分数时,一般先写分数线,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
5小数点
20xx年X月X日 晴
轰!一阵巨大的响声打破了宁静的夜晚(雷声)。紧接着,几个细小的声音从一本数学书里传出来,原来是长度单位们在说话。
首先,小不点毫米发话了,“哼,我怎么个小不点了,丝米、微米、纳米都比我短呢。”
“不过再怎么样你也比我短,你十个,才和我一个一样长。”厘米得意的说。
“喂,别得意,你才是我的十分之一呢。”分米说。
米也忍不住了,大声的说:“我是最大的长度单位,分米才是我的十分之一呢!”
“错了,你们都没我大,米才是我一千分之一,我才是长度单位的老大!”千米不肖一顾的说。
吵闹声惊动了旁边的天文书,书里的光年发话了:“你们都别吵了,我光年才是最大的,我表示光走一年的速度,有谁能和我比?”听了光年的话,吵闹声迅速的消失了。
铃、铃、铃……我被闹钟吵醒了,我睁开眼睛,原来是场梦,一场有意思的梦。
数学日记 篇8
随着新系统vista的发布,我那台老的像蜗牛的机子,是该彻底换换了。
在着宽屏横行的时代,你要不是19或22宽屏,都不好意思跟人家说。
看着电脑书,上面介绍着多大多便宜,我也心动了,可是22寸到底多呢?
那就先看看老机子的CRT到底有多大吧!?经过查询,终于找到了关于英寸的最新资料(热泪盈眶)。1英寸等于2。54厘米。这个问题解决了,另外一个问题由来了____改怎么量?是四个边一起量?还是-------带着这个问题,我咨询了我家的`数学"教授"---------爸爸。他对我说:"现在量屏幕用对角线量,宽屏只是调个角度罢了。"我没顾的上向我爸道谢就急匆匆地来到电脑前,拿起尺从左上角量到右下角,共是43厘米,我算了一下:43÷2。54=17(英寸)这么说,老机子CRT显示器是17寸的了。
量完老机子,现在开始动手算一下22寸有多大了。1寸是2.54厘米,22寸就是22×2.54=56(厘米)好大呀!我试着画了一下(条件是普屏的话)就像两个大毛巾横着并排在一起,长38厘米,宽42厘米,面积约有38×42=1600(平方厘米)。都可以当电视用了,玩游戏就是一个"爽"字!
掌握了方法以后,买显示器就不会买错了。生活方方面面都要用到数学,所以我以后一定要学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