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数学日记合集八篇
即将要到一天的结尾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日记了。那么日记有什么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日记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日记 篇1
篇一:分水果
今天妈妈说可能有客人来我们家做客,我们应该准备些吃的东西。妈妈买了水果,干果可丰富了。妈妈说有两个客人要来,问我怎样分苹果,我想了想,家里人4人加上2个客人,一共6人。6个苹果的话可能大家不一定能吃完,那样的话就浪费了,不如把苹果切开来,一个人吃二分之一那一定能吃下的,我就准备了三个大苹果,每个切一刀,把它分成了二分之一,3个就成了6分之1,哈哈,妈妈说我想得对。
篇二:逛超市
今天,我和爸爸去逛超市。
爸爸带我到卖蔬菜的那个小角落去买菜。我们买了2斤黄瓜、1斤西红柿,还有2斤我最爱吃的土豆。回来的路上爸爸问我:“黄瓜正好有4只,咱们一家三口,但是妈妈去济南了,我们两个人每人吃几只?我想起了以前学的除法,我说:“4÷2=2,每人吃两只。”爸爸又问:“这4只黄瓜,一共花了3元2角,每只多少钱?”我想了想,说:“3元2角,是32角,32÷4=8,每只8角。”爸爸点了点头,笑着说:“你算得真对!”今天,我真高兴呀!买到了爱吃的蔬菜,又学到了数学知识,真是一举两得!
篇三:
春节到了,妈妈带我到乡村去买点鞭炮。鞭炮7元一个,小红说我要买7个,妈妈问一共要多少元?小红想了想说7×7=49(元)
妈妈说50元够吗? 小红说够了,还剩1元。
篇四:买鸡腿
今天我和同学约好了要去外面野餐我去超市买了饮料一瓶5元;一个面包2元,买3个;一包牛肉干3元6角;一个乡巴佬鸡腿2元。
阿姨笑着对我说:一共15元,我给阿姨15元,走出超市我算了算:不对,5+2×3+3.6+2=16.6(元),阿姨多拿了1.6元,我还给阿姨1.6元。阿姨说“你真是个诚实的孩子”!
数学还可以让我懂得做人的道理,我真高兴。
篇五:钓鱼
今天,风和日丽,爸爸带我去钓鱼。爸爸的鱼竿长,有6米,也就是600厘米。我的鱼竿短一些,只有4米,也就是400厘米。爸爸钓的鱼又大又多,大的有35厘米长。而我只钓了几条10厘米左右的小鱼。虽然我没有爸爸钓的'鱼大,但是今天我却很开心!
优秀数学日记100字二:
倍数和差数
暑假回福安,恰好遇上弟弟过4岁生日。弟弟1岁时我已经5岁了,我的岁数是弟弟的5倍,那么弟弟4岁我应该是20岁(4×5=20),可我今年才8岁呀?不对啊。我正纳闷,这时,妈妈走过来说:“傻孩子,岁数不能用倍算。应该这样算,弟弟1岁时我5岁,相差4岁(5—1=4),那么弟弟4岁你应该是8岁(4+4=8)。”听了妈妈的话,我恍然大悟。
能治晕车的数学题目
在去泉州的路上,我晕车了,好难受。爸爸为了分散我的注意力,就试着让我做数学题目。他教我看路边的公里牌,上面写着宁德到福州142公里。到了福州时,我看看时间花了1小时30分钟。出了福州,我们继续往南开,福州到泉州一共154公里,我们走了1小时40分钟。这样算来,总共走了296公里(142+154=296公里),花了3小时10分钟(1小时30分+1小时40分钟=3小时10分钟)。算着车已经到达泉州,我也不难受了。
买伞
妈妈今天带我去买了一把漂亮的伞,散的价格要16元钱,妈妈给阿姨50元钱,应该找回多少元钱呢?我列式计算:50-16=34元,阿姨还不停的夸我学习很好,我开心的笑了。
上好佳
正月里,亲戚们送给我2袋“上好佳”,我一直藏着不吃。
今天,我正想拆了吃,妈妈却说要我算一算再吃。我一拆开,就发现1大袋里面还装着8小包。于是,我用乘法很快就计算出来:2×8=16(包)一共有16包。妈妈说我这样计算是完全对的。我正要吃,爸爸却说:“我再考考你,怎样?”我也不甘示弱,连声说:“好,好。”
爸爸马上出题了:“如果每袋里面装7包,那你一共能吃到多少包呢?”我一口气就把算式和想法都说了出来:“不就是求2个7包嘛!用乘法计算:2×7=14(包)。”爸爸笑眯眯地说:“对,我女儿真聪明!”我听了爸爸的夸奖,自言自语地说:“那我以后做作业也要多想几个如果,那就一定会越来越聪明。”
数学日记 篇2
老师常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许多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都能够变成一道道既搞笑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题。我们经常做的数学题目,就就是在解决一个个生活中的问题。这不,我又在吃汉堡时发现了一道搞笑的数学题:
3个人吃3个汉堡,用3分钟吃完,9个人吃9个汉堡需要几分钟吃完?
平时,妈妈经常带我和哥哥去吃汉堡,我只明白吃,从来没有想到还能够变成数学题来做,碰到这题觉得真搞笑。刚开始时,我想:3个人吃3个汉堡要3分钟,那一个人吃一个汉堡不就就是一分钟,九个人吃九个汉堡当然就是九分钟?。这样想着,我兴奋极了,赶紧把答案告诉妈妈。可妈妈皱着眉头说:“孩子,要好好想想,想想我们和哥哥三人吃汉堡的`情形,多动动脑!”此时我听了愣住了,刚才的得意劲一下子没了,静下心来左思右想,突然想到:3个人吃3个汉堡用了3分钟,一个人吃一个汉堡其实也就是用了3分钟,那九个人吃九个汉堡也只要3分钟。我没有立刻把答案告诉妈妈,此时又反反复复地想了几遍,觉得就应没问题后才把答案告诉妈妈。妈妈点点头笑了,夸我就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她又说道:“数学就来自于生活,只要你细心观察,就必须会有所收获,就像吃汉堡一样。”
瞧,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能变成一道搞笑的数学题,数学真就是无处不在啊!让我们热爱数学,学好数学吧!
数学日记 篇3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添购食品,路过饮料区的时候,我停下了脚步,打算挑选一罐饮料。
我很快就购买了一罐可口可乐,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了。这时,妈妈突然走过来对我说:“你们最近不是学习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嘛,这一罐饮料正好就是圆柱,你不如来亲手测量计算一下可乐罐的体积,来看看究竟和净含量相差多少。”
我一听就来了劲,立刻拿来了尺子,快速地量出了高和半径。“高是12厘米,半径是3厘米,那么体积就是3。14×3?×12=339。12(立方厘米)标注的净含量为330毫升,339。12-330=9。12(立方厘米)=9。12(毫升)。商家做了接近十毫升的手脚!”
妈妈点了点头,又说道:“没这么简单,用来装可口可乐的铝罐或者铁罐本身就有厚度,所以还是会有细微的偏差。”
“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具体计算出究竟有多少误差呢?”我不禁刨根问底。
“这就要看你的思考了!”
我想了一会,突然想到一个好方法,连把可乐倒出来,再往里面灌满了水,然后倒在一个正方形的玻璃缸里面。“数学书上经常用水来测量,我也可以试试!”我把玻璃缸的厚度减去,量出了长宽以及水面的高度,发现结果是335。72立方厘米,和净含量相差了5毫升左右。
“看来也没有差多少嘛!”我高兴地喝起了可乐。
“即使这样,也不要多喝饮料啊!”妈妈连忙制止我。
一次有趣的`亲自试验,锻炼了我的运算能力,也丰富了我的生活经验,
数学日记 篇4
看到这个题目,大家肯定会很好奇,数学可以“吃”出来?是的,我昨天就遇到了三个可以“吃”出来的数学问题呢。
一大早,我和妈妈,姐姐一起出去吃早餐。早餐店里的品种可真丰富呀!我们要了三个饼夹菜,三杯豆浆。热气腾腾的美味早餐让我忍不住食欲大开。
吃饱喝饱后,我这个小小数学家要出场了,妈妈让我来付账。每个饼夹菜2.5元,每杯豆浆1.5元,价钱一共是2.5x3+1.5x3。这下麻烦了,我只学过整数相乘。赶快开动脑筋,计上心来。我们每人每份的.价钱是2.5+1.5=4元,三份的价钱不就是3x4=12元吗?看看我的计算方法是不是更简便!
中午妈妈要为我们做煎饼,于是数学问题又来了。妈妈叫来我和姐姐,给我们出了一道数学脑筋急转弯:平底锅里煎饼,每次可以同时放两张饼,煎一张饼需要2分钟(正反两面各1分钟),要以最快的速度煎三张饼需要几分钟?
我抢先回答:“一共需要4分钟,同时煎好两张饼需要2分钟,第三张饼需要2分钟,2+2=4分钟。”
姐姐笑了笑说:“把两张饼放在锅里同时煎好一面,用了1分钟。将一张饼翻面,把另一张饼拿出来,同时放入第三张饼,又用了1分钟。将第一张饼拿出来,再把第二张饼放进锅里同时煎第二面,再过1分钟,第一张和第三张饼也煎好了,一共用了3分钟”
哇!姐姐好聪明呀,妈妈说:“姐姐的方法是最快,但这只是一个脑筋急转弯,还是我们佳航的方法最实用,来,吃饼吧”
我觉得今天的煎饼实在太好吃了!
晚上我们去乘凉,妈妈给我了10元钱,让我为大家买饮料,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四口人每人一瓶绿茶,需要3x4=12元,如果两瓶绿茶,两瓶农夫山泉不就刚刚好吗,3x2+2x2=10元。
你们瞧,我说的数学可以“吃”出来,你们赞成吗?
数学日记 篇5
一、6月8日 星期六 晴
星期五放学回家,刚洗完手放下书包准备做作业,忽然想起昨天请外婆帮忙买数学科普读物的事儿来,于是问道:“外婆,有没有帮我买书呀?”“当然。”外婆拿起两本书,“你说《马小跳玩数学》好看,我就买了。不过这书只有六年级的,我就只好买这个了。”我拿起书随意翻了翻便又随手放在桌边。“这书可以的,谢谢啦!”我对外婆说。
忽然,一旁的外公拿起我随手放着的书,说:“张一涵啊,这书不错,如果你都会做,那么你就已经超过五年级的水平了!我先考考你一个简单的吧!”“好啊,我一定会做出来的!”我自信地说。“你听好了啊,题目这么写:”外公翻了一页,道:“刚刚结束了男子800米赛跑,马小跳急着将比赛结果告诉大家。甲运动员说:‘丙在我前面。’得了第三的同学也来凑热闹:‘甲不是第四。’最后张达补充:‘他们的号码和名次各不相同。’好了,你算算他们的名次。“我马上拿起笔,在草稿纸上算起来。“好啦!你看看我对不对!甲就是一号,也就是第二名;乙是第四名;丙是第一名;丁是第三名!”“呵呵,对啦,你怎么算的?”外公笑眯眯地看着我。“我当然知道。甲说丙比自己快,第三的同学说他不是第四,也不可能是第三,只能是第二。【六年级下册数学日记5篇】六年级下册数学日记5篇。丙比甲快,是第一。因为号码与名次不同,丁就是第三,乙则是第四。”“不错嘛!聪明!”外公夸我道,“不过你也不能骄傲,数学是无处不在的,也是最为奇妙的,你一定要读好它!”“嗯!”我也笑了笑,“我知道!就像张老师说的一样,数学,你知道得越多,不知道的也就越多。数学啊,真是奇妙呢!”
二、4月1日 星期三 雨
我们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为,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得到数学的'原型,我们学生粥时的身边蕴藏着许多熟悉的数学知识,比如说,上街买东西时要用到加减法,装潢新房屋时,总是要画图纸……类似这样的问题数不胜数,这些知识就是从生活中产生的,那些可都是数学的“活“教材呀!
以前,同学们学数学知识都是生搬硬套,直接把那些知识从书本上搬到脑子里,很少会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可是现在跟以前可大不相同,同学们都学会了把数学运用到生活中。例如,我有一次到同学家去玩,可同学独自一人在家,大清早的,我们都饿了,于是,同学跑进厨房,自己开始做早饭了。一开始,那个同学先把米淘好放进锅里,然后开始煮粥。再利用煮粥的时间来烙三张饼,他先把第一张和第二张饼放进锅内;一分钟后,他取出第二张饼,放入第三张饼,把第一张饼翻过来;再烙一分钟,这样第一张饼就好了,他取出来,把第二张饼的反面放进锅里,同时把第三张饼翻过来,这样,只需要三分钟,三张饼就烙好了,煮粥的剩余时间他就可以做些别的菜了。如果,他在煮不去做别的事,那他不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吗?那他不亏大了呀!所以说,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也离不开生活。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吧!
三、4月1日 星期六 雨
老师常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生活中,许多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小事都可以变成一道道既有趣又引人深思的数学题。我们经常做的数学题目,就是在解决一个个生活中的问题。这不,我又在吃汉堡时发现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
3个人吃3个汉堡,用3分钟吃完,9个人吃9个汉堡需要几分钟吃完?
平时,妈妈经常带我和哥哥去吃汉堡,我只知道吃,从来没有想到还可以变成数学题来做,碰到这题觉得真有趣。【六年级下册数学日记5篇】文章六年级下册数学日记5篇出自星期四 晴
开学已经3周了,我们已经把第一单元——比例的知识学完了。经过这3周的学习,我知道了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知道了图上:实际=比例尺;知道了求比例中的未知数叫做比例;知道了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知道了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
学习了比例的内容,我觉的很有趣。
四、3月16日 星期一 阴
今天,我在家里没事干,老爸就给我出了一道题,让我做做。题目是:在一个笼子里,关着鸡和兔子若干只,他们共有35个头,94只脚,问鸡兔各有几只?出完后我就思考起来,思考了好久也没想出来,于是我用了假设法解答:假设这35头都是鸡,因为鸡有两只脚,所以是35×2=70(只)。再算算比总只数少算了几只,那就是:94—70=24(只)。这时就算出了它的“大差”,然后再算鸡和兔子腿数的差:4—2=2(只)。这时就算出了它的“小差”。再用“大差”除以“小差”:24÷2=12(个)。因为把所有的头都设成了鸡,所以结果就得兔子的只数。再用总头数35减去12(兔子的只数)就等于23(鸡的只数)。所以,答:鸡有23个,兔有12个。
爸爸看我算的既正确又快,便决定再给我出一道题。题目是:王丽有20张5元和2元的人民币,一共是82元。问5元和2元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虽然我平时做题顶呱呱的快,但现在却被难住了,我费了半天的脑筋也没想出来,这5元和2元又不是鸡和兔子,又没腿又没什么的,怎么算啊……哎?正想到这儿,我突然产生了灵感。
数学日记 篇6
今天,妈妈爸爸带我回姥姥家,我和姥姥一见面,就都有说不完的.话,妈妈让我做一些口算书,第一张是100分,后来几张,有一些小错误,我想:还是不够认真。妈妈说开学以来我的学习退步了,一定要加倍努力才行。
我听了妈妈的话,心想,我一定要认真努力的学习,改掉自己学习中粗心的坏习惯、坏毛病,努力取得好成绩。
数学日记 篇7
我家买了新房子,爸爸让我算一算需要买多少箱瓷砖和多少箱木地板?瓷砖每块6平方分米,一箱20块。木地板块每块18平方分米,一箱10块。
我首先用盒尺量一量各个房间的长和宽,用长乘宽分别求出各房间的.面积,因为厨房和卫生间铺瓷砖,两卫生间加厨房,得出:
4+3+9=16(平方米)16平方米=1600平方分米
1600÷6≈266(块)266÷20≈13(箱)
妈妈卧室,我的卧室,书房,客厅,相加得出:
16.8+28+16.5+16.7=78(平方米)
78平方米=7800平方分米
7800÷18≈433(块)
433÷10≈43(箱)
我算完后,告诉爸爸瓷砖和地板块,每样要多买3-5块。作为备用,爸爸夸我算的不错。
数学日记 篇8
今天数学课上,老师评讲星期天做的试卷,当讲到最后的附加题时,我可来劲了,因为平时我最喜欢做这类题了。
附加题题目是这样的:一个长方形,长7厘米,宽6厘米,把它分割成边长都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至少可分割成几个这样的正方形?老师读完题目,便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长方形,指着图形对我们说:“这是一个7×6的'长方形,要使它分割的正方形个数最少,应先画一个6×6的正方形,再画6个1×1的小正方形,一共是7个。”
我一看,想:我算出了5个,老师算出了7个,题目中说是“至少”显然我做对了,于是,我大胆地举手对老师说:“老师,你算错了,应该是5个!”老师说:“哦,是吗?”“你到黑板上画一下”“好!”我胸有成竹地走到黑板前,画了一个长方形,又画了一个4×4的正方形,两个2×2的正方形和两个3×3的正方形。
接着,我不慌不忙地说:“我是这样想的,7=4+3,6=3+3,4=2+2 ,所以这个长方形,可以分割成一个边长是4厘米,两个边长为3厘米,两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
老师听了,满意地点点头,说:“一共5个,比7个少,更符合题目的要求。真不错,你真会动脑筋!”这时教室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有的同学还向我竖起了大拇指,用羡慕的眼光看着我,看得我真不好意思。我尝到了动脑筋的乐趣
【数学日记】相关文章:
数学日记07-02
数学的日记06-18
数学日记04-23
数学日记精选04-10
★数学日记04-21
数学的明珠小学数学日记04-11
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日记04-24
趣味数学日记11-16
初中数学日记11-17
神奇的数学日记11-20